如懿传

如懿传

欢乐颂

欢乐颂

小别离

小别离

每到岁末都会回顾这一年来电视圈到底有哪些可圈可点的好剧、好节目或大事件,只可惜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感觉同”。好剧屈指可数,现象级大剧空缺;好好演戏的演员依然不温不火,忙于站台的小鲜肉人气不减;“收视率造假产业链年捞40亿”的新闻让业内人士感慨:这年头无需用心拍好戏,只需用钱买数据……在资本为先的大环境下,影视行业越来越沦为一个不是比好、而是比差的年代。“任何一个制片方在建组伊始,都说我们希望拍出一个不一样的、标杆性的作品,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不断地在差与更差之间来回来去选择。”用导演徐昂的这句话形容2016年的影视圈倒是贴切。

古装剧 全面扑街

2016年,无论是暑期档的玄幻剧,还是分散到各个档期的古装剧,几乎全面扑街,只有年底的《锦绣未央》凭借男女主角罗晋和唐嫣公布恋情、简单粗暴只求过瘾的剧情刷出了存在感,但是距离“现象级”也是差之千里。

暑期档三部玄幻剧中,《九州天空城》只留下了流传人间的“妖艳贱货”;《幻城》开播之时引发如潮差评,后来在无人问津中落寞谢幕;《青云志》开播前的造势同样抵不住开播后的颓势,面对植入广告的频频抢镜,流量小生也无力回天。

有分析认为,受到2015年暑期档《花千骨》的影响,不少电视剧制作方都将目标对准了玄幻题材,这就出现了2016年的玄幻剧翻番的现状,但口碑和收视全部扑街,难以复制《花千骨》“情美、人美、文美”的爆款奇迹。今年其他档期的古装剧如《青丘狐传说》、《女医明妃传》、《武神赵子龙》、《寂寞空庭春欲晚》等都是在主打年轻观众,明显属于“快消品”的质地,难成经典作品已在意料之中。

可以说,在《甄嬛传》、《琅琊榜》、《芈月传》后,2016年的荧屏陷入了古装大剧荒;2017年能否改变这一局面,目前看还有两三部值得期待的作品,《如懿传》、《军师联盟》、《琅琊榜2》等,希望它们的品质能匹配它们的天价,毕竟像“《如懿传》总卖价高达13.5亿元,周迅个人片酬近1个亿”的传闻其实是把双刃剑,“期望和失望成正比”的概率还是很高的。

都市剧 三部最佳

有一种友谊叫“欢乐颂”,有一种关系叫“中国式关系”,有一种爸爸叫“黄磊”……《欢乐颂》、《中国式关系》、《小别离》三部都市剧侧重各不同,但都是直击人心的佳作。

《欢乐颂》围绕都市中的五位女性,有高管精英,有普通白领,有富二代,也有最底层的小职员,无论身处哪个阶层,她们都面临着爱情、友情、亲情、职场的焦虑。该剧播出期间,既有对“从《奋斗》到《欢乐颂》:十年之间,年轻人不再任性”的反思,也有类似《站在樊胜美的起跑线上,有可能跑到跟安迪一样的终点吗》的探讨和“十年修得赵启平、百年修得王柏川、千年修得包亦凡、万年修得谭宗明”等流行的段子,足见该剧传播之深、之广。

《小别离》讲述了三个家庭面对孩子升学、留学以及青春叛逆期的故事。该剧同样引发了对于阶层的探讨,无论是汪俊代言的大款富商,黄磊、海清饰演的中产家庭或是朱媛媛、韩青诠释的相对底层的夫妻,在面临孩子的沟通、教育上各有各的头疼和问题。该剧最大的成功是道出了“中国式教育”痛点,又生动地表现出家长们的自知和无奈,这既靠剧本的细节支撑,又离不开演员们的精湛演技。

《中国式关系》直面官场、商海、人情世故,讲述了中年突遭人生裂变的“双失”(失业、失婚)大叔马国梁(陈建斌饰)从官场博弈到下海打拼,人生际遇状况百出,五味杂陈。在以往的影视剧中,这类角色要么脸谱化,要么漫画式出场,他们大多走个过场,都是推进剧情的功能性角色。而在《中国式关系》里,国家干部马国梁成了男主角,从围绕他破解中年危机的故事里,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中各个层面的微妙关系。

收视率 造假曝光

2009年,崔永元曾经抛出“收视率是万恶之源”的言论;2012年,制片人王建锋以公开身份揭秘收视率黑幕:花5000万元可以进全国收视前十;2016年,古装剧《美人私房菜》收视率低迷被播出平台浙江卫视紧急撤档,由此中制协于12月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,向收视率造假的黑色产业链宣战。

电视剧产业苦于假收视率久矣,但总是处于有心斩除毒瘤,无从着手治理的境地。电视剧管理部门也曾经要求各大卫视签署拒绝收视对赌的倡议书,但因为收视率是广告投放和结算的硬指标,假收视率从未远离电视行业。据了解,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。以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.3万集电视剧计,全年有40多亿元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。更为恶劣的是,由于各卫视频道普遍要求购买收视率,造成“资源”紧缺,于是黑势力趁火打劫,在同一城市,同一时段,同时收取两三家制作机构的费用,导致许多公司花了钱也买不到收视率,不仅要遭到播出机构的停播、降价、欠款,还要承受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。

每每指责收视率造假的声浪都是雷声大、雨点小,并无实质收效。多位业内人士指出,正如整治足球届的“黑哨、假球”一样,收视造假现象必须上升到司法层面才有望得到根本改观,否则终归又是一场转瞬即逝的媒体风暴。

热门词 “替”字获胜

“小鲜肉”在成为担当流量、担当人气的同时,今年还成了“替”字担当。影视圈中的“武替”、“手替”、“裸替”一直存在,为何突然“替”字成了引发公众不满的负面关键词?

这源于某公号爆料“某剧组做倒膜,用人皮面具给小鲜肉当替身”,而一切都指向《武动乾坤》剧组以及主演杨洋。虽然剧组方面随后否认,杨洋也回应“网上的东西看看就好了”,但相比剧组做倒膜的认真劲儿显得非常无力,目测倒膜的细致做工应该不止是用于“武替”。所以,如果连“文戏”都用替身,不亲自演的话,也就不要怪公众不满了。此外,金星和刘涛在不同场合还曾曝出过“数字小姐”的笑话:有年轻女演员拍戏不背台词,只念“1234567”,自己不在片场时让生活助理代替自己和其他演员对戏。对于上述现象,陈宝国老师的回应是:不要脸;用李雪健的总结就是:无耻。

现在是流量经纪、粉丝经纪,“小鲜肉”给公众留下没演技、不敬业的印象也不是一个人、一部戏的原因,而是整个行业都在逐利的问题,剧本、演技都不重要,一心想把粉丝的注意力变现。怎奈小鲜肉们都是“活动担当”,没有足够的档期就找替身,来不及背台词就数数,片方卖剧卖的就是个名字,真正会演戏的演员反而得不到好机会。

跨界风 并非纯粹

因为北京卫视一档综艺节目《跨界歌王》,“跨界”成了今年娱乐圈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儿。

对于娱乐圈的明星来说,历来都有“演而优则导”、“演而优则唱”的传统。今年,体育明星也开始现身真人秀,孙杨、张继科、傅园慧等就成为最受追捧的“香饽饽”。不难发现,他们颜值高、有话题,且所练项目有观赏性、国民基础。退役的运动员中,田亮更是真人秀的常客,参加两季《爸爸去哪儿》;豪门阔太郭晶晶今年也携老公霍启刚加盟深圳卫视的《极速前进》,一度让人意外。

事实上,凭借人气跨界还是在透支本行资本,如若真要转投娱乐圈,把体育标签和娱乐标签完美嫁接并非易事。原因很简单,做艺人,体育的优势便不再是优势了。

喜剧秀 面临瓶颈

在经过两年的市场培育和积累后,2016年的综艺市场迎来了喜剧节目的全面爆发,但也潜藏着最大的危机。东方卫视坐实“喜剧平台NO.1”的地位,在上半年播出《欢乐喜剧人》、《笑傲江湖》后,又在下半年推出《今夜百乐门》、《笑星闯地球》等;此外还有浙江卫视《喜剧总动员》、北京卫视《跨界喜剧王》等。

然而,数量的爆发并不代表百花齐放,反而意味着节目的同质,不仅是节目模式,还有明星嘉宾。有总结说,一年的喜剧综艺看下来可以说是“流水的节目,铁打的喜剧人”。辽宁民间艺术团、开心麻花、德云社与各自团队的核心成员宋小宝、小沈阳、杨树林,沈腾、王宁、常远、岳云鹏、贾玲等人成了喜剧综艺的标配。穿梭于多档节目的郭德纲曾提到,“同样一个演员,上七八家节目,每次改头换面,以不同的形象不同的身份背景出台,别人不认识他,我都认识他。”

此外,喜剧综艺节目的数量之多、强度之高已经严重违背了创作规律,“一周一个作品”创作要求在过度压榨着喜剧人的精力和才华。贾玲在大碗娱乐的成立仪式上曾表示,“如今的喜剧节目确实不符合创作规律,但市场现在有这个需要,我只能在艺术创作和市场规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。”

亲子类 清除荧屏

一道“限童令”搅乱了2016年的电视真人秀市场。其核心内容是:亲子节目将全面撤出晚间档以及明星子女参与的节目将退出荧屏。回顾2015年的电视荧屏,明星亲子类真人秀在收获关注的同时,也出现了泛滥之势,有节目做宣传时也会用明星子女博眼球进行炒作;加之总局曾多次强调真人秀节目对未成年人的保护。因而,“限童令”的出台,虽是意料之外,却也在情理之中。

“限童令”的影响有多大?湖南卫视在已经招商完毕后,《爸爸去哪儿4》不得已从荧屏转战网络,并在节目中加入素人萌宝元素。然而在响应总局政策之下,节目又出现了新的问题:“明星爸爸 素人萌宝”这种人设搭配是否科学?是否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不良示范?节目在播出期间一度引发社会层面的讨论,话题不断发酵,最后节目组主动进行调整,在后期剪辑中加入很多提示性语言,还邀请到素人萌宝的妈妈加入其中,才算将这场舆论风波暂时平息。

对节目组来说,既要考虑到收视率,又不能突破政策的规定,采用星素混搭自然是最好的选择;但对于执念“炒话题”的电视人来说,对“蕾力CP”的各种解读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,这也是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。

台网间 权重有变

2015年,《蜀山战纪》率先试水“先网后台”,打破了视频网站跟播惯例。2016年,《老九门》、《青云志》、《如果蜗牛有爱情》等越来越多的剧加入了“先网后台”的播出编排。

从“先台后网”、“台网联动”到“先网后台”,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实力变化此消彼长的结果,这其中不仅意味着竞争关系,更有竞争中的合作关系。在今年的电视剧秋交会上,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就提到,“电视的播出还是互联网播出的一个重要的试金石。电视播好了,互联网就会好;电视没播好,其实互联网也不容易好。在视频网站播的最好的剧都是在电视台播的,电视台成为视频网站的第一窗口。”因此,视频网站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竞争中与电视台达成双赢,电视台则亟待把“窗口作用”转化成真金白银的利益,而不是免费的宣传前哨。

现象级 网剧不少

2016年的网剧不仅在数量上创下新高,而且在播放量以及品质上都有所突破。截至11月底,本年度备案的网络剧已达4430部,逾16000集。《太子妃升职记》、《余罪》、《最好的我们》、《法医秦明》等更成为网剧爆款。

根据艺恩近期发布的《大自制时代,网络自制剧的蝶变效应——暨2015-2016年中国网络自制剧市场白皮书》数据显示,2016年播放量TOP25中,爱情、喜剧、悬疑类型位居前三。《太子妃升职记》充分发酵了“最穷剧组”的话题;《余罪》的成功则是因为塑造一个不同于以往国产剧的警察卧底形象。“突破”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,这两部剧都曾因尺度问题被下架整改。

相比以上两部剧,《法医秦明》的成功不仅是基于题材本身,更是得益于相对精良的制作和整体的质感。导演徐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“自黑”说,“主要是没有比别人做得更差,所以大家就觉得还不错。”想想这大概就是影视圈带有黑色幽默色彩的可悲现实。

网综界 马东现象

在网剧全面井喷之际,网综也迎来了霸屏时代。就数量而言,网综已经从2015年的三五档节目,猛进到如今的各家视频平台皆拥有10档以上。

在一众节目中,“马东现象”值得一说。一是因为,《奇葩说》、《饭局的诱惑》等称得网综现象级;二是马东的“综艺老司机”特质,在幽默调侃和“污力滔滔”之间把握得火候刚刚好。身为60后,从湖南卫视、央视到爱奇艺再到自己创业,马东完成了华丽丽的转身。虽然在很多场合自嘲“自己是公司年龄最大的”,但你不得不服,若论网感,这个60后一点都不输给90后。

(北京晨报 冯遐)